汽水

北京权威皮肤病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tslf/180306/6084106.html

上小学了,母亲给我买了个漂亮的绿色水壶,上面还印着几幅漫画,让我天热灌水去学校喝。

那时候农村的学校普遍简陋,不提供饮水,而大家都只在夏天才带水到学校,天冷的时候……现在也记不清到底是怎么解决口渴问题的了……中午孩子们都回家吃饭,大概回家时都喝饱了水吧?但下午有体育课,有大扫除,要运动,要扫地,不可能不喝水!因此,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的大课间,就成了我们寻找水源的重要时段!

水源地之一:喝生水。对,相信你的眼睛,你没有看错——喝生水!当然也不是随便哪里的生水,不是小河边,也不是水渠里,很多人会凑到某个住校老师的宿舍里,跟老师讨个水舀子,轮流从水缸中舀出清凉的井水,直接喝!不是老师不给孩子们倒开水,而是没有人会去喝烫烫的开水!自来水?当年在我们那里是不存在的!喝生水的孩子自小就喝生水长大,从不担心生病。

水源地之二:同学家。总有些同学家住得离学校近,他(她)们就成了孩子们“争抢”的对象。一句话,有“水源地”就有发言权!下午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,这些附近的同学振臂一呼,“你,你,你,还有你……”于是就在他(她)挑的那些要好同学的拥簇下,像胜利的大将军般走出校门,回到自己家,一起倒水喝。

水源地之三:茶水摊。学校隔壁住了对老夫妻,儿孙都已长大,两个人闲来无事,在家里摆了个茶水摊,卖茶水给下课的学生喝。他们用直身透明玻璃杯盛茶水,分为三种档次、三个价钱:一是凉白开,两分钱一杯;二是由凉白开和糖精等兑的“汽水”,五分钱一杯;三是由凉白开和白糖等兑的“汽水”,一毛钱一杯。作为水中“贵族”,一毛钱一杯的“汽水”自然少有人买,两分钱一杯的白开水又太平淡,绝大多数人既想寻求口味,又要考虑性价比,往往选择中间一档的糖精“汽水”。茶水摊老奶奶还算比较干净——往往午饭后就开始烧水凉透,兑成“汽水”,分倒进数十个玻璃杯,用方形小玻璃片盖好挡灰。

所谓“汽水”,并不真是瓶装汽水,而是吾乡土产,由孩子们自创。那是用一定量的糖兑上一定量的醋,加入开水调和而成的自制饮料,褐而甜,红而酸,散发着一股奇怪的酸溜溜的蜜饯味道,夏天喝了生津止渴,没有人不会做。

“汽水”所有材料均来自家庭厨房,纯绿色、够天然。如果没有糖,有人用糖精代替,只放一两粒,就已足够甜。如果没有香醋,散打的陈醋也是可以的,但没有人用白醋。原料的不同带来了成本的差异,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为茶水摊的“汽水”,却有五分钱身价差的原因。

夏天到了,孩子们早早就已清洗好各色玻璃瓶——有酒瓶、醋瓶、酱油瓶……用得最多的要算圆身的盐水瓶——这些就是乡下孩子们五花八门、独一无二的“水壶”啦!兑好的汽水经由漏斗灌进水瓶中,找来锥子往瓶盖上戳个细洞,将“糖担子”买来的塑料细吸管像做“胃镜”般地探进水瓶底部,接着,酸甜的汽水就经由这细吸管盘旋而上,轻松吸进孩子们嘴中。

有时候孩子们会搞点混搭,掐点薄荷或藿香叶泡进汽水里,汽水便一下子有了复合滋味的层次感。也有人嫌那样味道怪,只管加足足的醋、足足的糖,把汽水染得乌黑深沉,口味极重。能把糖、醋调和得平衡中正之人,必有很高的厨艺天分,受到普遍尊重。

每当天气一热,教室就成为林林总总多瓶汽水的展览室,去学校比较早的同学会交换品尝,互评互赞,大家的认真程度,不亚于品酒现场。

塑料细吸管真是一种喝水利器,有人能够像口引汽油一样,通过吮吸产生气压,使水逆流,顺着低垂的吸管自动滴落,懒人只需张大其口,在下面接着就是了。上课若是乏了,只要吸管够长,就有人偷偷从桌肚中牵出吸管,假装不经意地抹进口中,使劲吸上两口,困意很快消散。

很多时候,我更愿意找个晶莹光洁的玻璃瓶,装上红亮诱人的糖醋汽水,也不太愿意使用母亲为我买的漂亮水壶。喝汽水,还是用瓶装最有趣。汽水好喝、好玩,胜过任何雪碧、芬达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anghaizk.com/afhpz/305.html

当前时间: